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首页>数据发布与解读
苏州用工总量稳流动性高——苏州规模以上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报告
来源:   发布日期: 2020-08-17 13:29   访问量:

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受全球疫情影响,就业形势是否稳定,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用工需求是就业的源泉,为进一步了解企业用工情况,2020年上半年,我市对500家规模以上企业开展了用工情况调查,回收有效样本491家,其中采矿业企业1家,制造业企业254家,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企业6家,建筑业企业59家,批发零售业企业86家,其他服务业企业85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企业用工情况现状

(一)用工情况总体平稳,但流动性较高

上半年,样本单位共招录新员工49102人,因故离职员工49078人,招录和离职员工数量占期末从业人员数量的比例均为24.4%,总体用工人数保持稳定。

1.从岗位看,普通员工流动性最高

近年来,苏州市规模以上企业中,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的比例接近1210,以2019年末规上企业从业人员为例,分别为经营管理人员占7.6%,专业技术人员13.5%,普通员工占78.9%

样本单位数据显示,上半年新招录员工中,经营管理人员495人(占1.0%),专业技术人员1277人(占2.6%),普通员工47330人(占96.4%);离职员工中,经营管理人员455人(占0.9%),专业技术人员1675人(占3.4%),普通员工46948人(占95.7%)。可以看出,增加或者减少人员中,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远小于其占期末从业人员数的比重,而普通员工正好相反,说明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流动性小于普通员工。

2.从效益看,利润总额下降企业用工减少,流动性大

上半年,59.1%的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下降,16.3%的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上升,24.6%的企业利润总额持平。调查数据显示,利润下降企业上半年累计离职人员38529人,占期末从业人员的比例(累计离职率)为32.5%,相当于3人中就有1人离职,同时上半年共招录34510人,占期末从业人数的比例(累计入职率)为29.1%。可以看出,企业不得不更多的招录新员工,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但招录员工的数量仍低于离职员工数量,同时由于员工流动性加大,增加了企业的培训成本和生产负担。而利润总额增加或者持平企业上半年累计离职率仅为12.8%,累计入职率为17.7%,入职率高于离职率,用工人数上升,员工低流动率也保证了生产的稳定和持续。

3.从类型看,内资企业流动性最大,外资企业用工数减少

样本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内资企业累计入职率为28.5%,累计离职率为27.5%;港澳台资企业累计入职率18.9%,累计离职率15.9%;外商投资企业累计入职率15.1%,累计离职率19.4%。可以看出,内资企业招录新员工人数的比例和离职员工的比例均远高于港澳台资及外商投资企业,而从用工数量来说,内资企业和港澳台资企业均是入职率高于离职率,半年来从业人员数有所增加,外商投资企业则相反,从业人员数有所下降。

(二)绝大多数企业认为用工人数变动与疫情无关

上半年用工人数增加的原因:35.2%的企业认为主要是本企业为应对人员流失,提前作的储备,并非实际意义上的用工需求上升;31.1%的企业是因为企业发展向好,生产订单或者业务增加;26.8%的企业是因为临时性或者季节性的用工需求增加;6.9%的企业是因为用工方式调整等其他原因。仅有一家企业表示有部分疫情的原因使该企业用工人数有所增加。

上半年用工人数减少的原因:33.7%的企业是因为生产任务或者业务量不足,企业经营收缩所致;21.0%的企业是由于未及时对正常减员岗位进行招录补充,企业经营正常;19.5%的企业是临时性或者季节性的用工减少;6.3%的企业是因为技术升级,生产或者经营效率提高;19.5%的企业是因为用工方式调整等其他原因。其中有3.5%的企业表示是疫情的影响使企业因为上述一种或几种原因减少了用工人数。

(三)超七成企业认为下半年用工情况将保持平稳

491家企业有效样本中,有355家认为下半年用工人数将与上半年末持平,占72.3%。另外12.4%的企业认为用工人数将增加,15.3%的企业认为用工人数将减少。数据显示,从不同分类来看,虽然同样是大部分企业认为下半年用工情况将保持平稳,但预计增加或减少的企业比例差异明显。从效益角度看,利润同比增长的企业中,21.3%认为下半年用工将增加,8.8%的企业认为用工将减少;利润同比减少的企业则相反,认为用工将增加的仅为9.7%,认为将减少的达22.1%。按类型看,内资企业认为将增加和将减少的比例基本持平,港澳台资企业和外资企业认为下半年用工将减少的比例远高于认为将增加的比例。如下表所示:

(四)企业最缺专业技术人员

调查结果显示,有244家表示本企业需缺专业技术人员,占样本总数的49.7%,其中150家企业表示专业技术人员的需缺程度是排在第一位的,占样本总数的30.5%。其他需缺人员情况分别为:44.0%的企业表示需缺技术岗位操作人员,其中10.2%的企业表示需缺程度第一;38.5%的企业表示需缺普通工人、销售人员、普通服务员等,其中19.1%的企业表示需缺程度第一;25.3%的企业表示需缺经营管理人员,其中15.3%的企业表示需缺程度第一;24.8%的企业表示各种人员都不缺。

(五)近一半企业认为存在“招工难”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49.5%的企业认为存在“招工难”问题,其中,39.3%的企业认为存在,但不太严重;8.4%的企业认为存在,并且比较严重;1.8%的企业认为存在,而且非常严重。对于出现“招工难”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有165家企业认为是求职者对薪酬、就业环境等期望过高,占认为有“招工难”问题企业的67.9%;有24.3%的企业认为是符合岗位要求的应聘者减少;7.4%的企业认为是因为求职者人数总体上减少;0.4%的企业认为招聘渠道不畅。另外50.5%的企业认为不存在“招工难”问题。

二、存在的不利于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问题

(一)企业员工流动性过高[1]。2020年上半年,样本数据显示,我市招录的新员工和离职人员占期末从业人数的比例均为24.4%,相当于每4人中就有1人换了工作岗位,其中两家企业的累计离职人数和累计招录新员工数均超过了员工总数,相当于所有人都换了不止一遍。适度的人员流动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流动能促进不同企业不同行业间的沟通,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较高的普通员工流动使企业始终处于缺少熟练工的状况,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产生消极影响,同时也增加了企业运营和培训成本。

(二)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中,部分企业对发展前景信心不足。对未来缺乏信心,会左右人的情绪,降低人的能力发挥,对企业也是一样。当前,受新冠疫情持续及中美贸易摩擦加深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对自身发展前景比较担忧,就用工方面来说,特别是效益下降及港澳台和外资企业预期下半年下降的比例要远高于预期上升的比例。

(三)企业能提供的薪酬及就业环境与员工需求的差异很难调和。92.2%的企业反映“招工难”的主要原因是求职者对薪酬、就业环境的期望过高以及符合岗位的应聘者少,而不是没有应聘者,这对于求职者来说是“就业难”。一方面是企业找不到符合其自身要求的员工,找到了也会因为薪酬待遇等原因无法和求职者达成契合;另一方面是求职者由于市场的供需关系变化造成的区域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以及用工信息不对称,对岗位要求过高等原因造成无法找到合适的岗位。可以说“招工难”与“就业难”的双重矛盾一直存在。

三、对策建议

对于用工和就业问题,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立足长远、未雨绸缪,在企业和劳动者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把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优化环境、改善民生等统筹考虑,建立健全适合我市企业健康发展的招工用工机制。同时多举措提升市场活力,促进企业生产信心。

(一)优化企业用工环境,提高劳动者素质

引导企业善待职工,鼓励企业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员工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加强与员工的感情交流,畅通员工发展晋升渠道,将员工前途和企业前途紧密结合起来,设立本企业的工龄工资,使员工树立长期扎根意识,安心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降低员工离职率。

(二)协助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疫情的影响,西方大国的打压,我市外向型经济模式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加大人才的引进、培育,协助企业建立完善良好用人机制,引导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整合资源,全面实施信息化战略,全方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外加大姑苏八点半,苏州锦鲤等措施力度和范围,活跃内部市场,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三)搞好就业服务活动,提高供需信息匹配率

建立企业、就业服务机构、政府部门的合作机制,通过联席会议等形式,定期研究解决企业用工和技能培训问题。完善就业服务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畅通机制,创新手段,提高就业信息传播的到达率和有效性。建立全市人力资源信息库和企业用工信息库,健全人力资源供求信息收集、发布、统计和分析制度,用现代化手段对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进行分析、预测,定期分析发布用工供求信息。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及时为供求双方提供咨询、联系、协调服务。



[1]一般认为,企业年员工离职率低于2%或者高于10%都是不利的。年员工离职率低于2%说明该企业有可能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不强。若年员工离职率高于10%,说明该企业员工处于动荡之中,企业管理存在较大问题。

相关稿件
苏州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