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首页>数据发布与解读
苏州市数字文化产业企业调查报告
来源:   发布日期: 2021-08-30 16:26   访问量:

今年6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明确了数字经济是指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满足此分类的文化产业企业为数字文化产业企业。

当前,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数字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解苏州市数字文化企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和有关部门实施政策的效果,在省统计局统一部署下,苏州市统计局在全市范围内抽取了涉及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网络表演、网络视频、数字艺术、创意设计、数字出版等产业形态的数字文化企业共60家开展问卷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样本企业总体情况

60家数字文化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55家,规模以下企业5家,2020年末从业人数1.45万人,营业收入86.69亿元。其中,大中型企业11家,从业人数1.01万人,营业收入40.59亿元,小微型企业49家,从业人数0.44万人,营业收入46.09亿元。

以主营业务划分,动漫游戏企业16家,占26.7%;创意设计企业16家,占26.7%;网络视频企业11家,占18.3%。其他业务企业相对较少,如下图所示:


二、企业发展布局情况

(一)两成企业业务市场拓展至全球范围

调查结果显示,12家企业的业务市场已面向全球拓展,占全部被调查企业的20%,其中9家(四分之三)涉及“一带一路”国家。有31家企业业务市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占51.7%;有16家企业的业务市场暂时限于省内,占26.7%;有1家企业业务市场仅面向苏州市内范围。一般来说,市场范围越广的企业,其规模越大,影响力越强。

业务面向国际市场的企业中,有6家是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来向外拓展的,3家企业通过电子商务的办法,2家企业通过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的方式,另外1家通过其他方式拓展国际市场业务。

(二)部分企业已做好多领域融合发展的准备

调查显示,6家企业(10.0%)表示将重点加强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降低自身文创产品的成本,提高附加值;2家企业(3.3%)表示会加强与智慧农业领域融合,特别是在提高农业休闲旅游层次,农产品包装等方面加强文化注入。其他大部分企业表示暂未有跨行业融合发展的计划,但在提升现有文化产品档次和文化服务水平方面将加强物流、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投入,也将在自身产品和服务中融合更多教育、体育、旅游等多方面元素。总体而言,若多数数字文化企业能将文化要素与社会各领域进行范围广、程度深、层次高的融合创新发展,就能够加快推动业态裂变,充分发挥文化优势和数字化优势,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数字文化产业加速发展。

(三)人才稀缺是当前影响数字文化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有30家企业认为人才因素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占被调查企业的50.0%,其中21家企业认为人才是唯一因素。有22家企业认为市场环境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占36.7%,其中认为是唯一因素的为12家。另外,选择技术、政策或者配套产业链作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的企业分别有11家、12家和3家,占比分别为18.3%、20.0%和5.0%。

(四)企业将优先考虑市场环境好的地区布局发展

对于未来布局发展需重点考虑的因素,绝大部分企业填报了多个选项,其中选择“市场环境较好”的最多,有38家企业;排第二的是“政策保障力度较大”,共有31家企业选择。另外,选择“人才优势明显”的企业有29家;选择“产业基础好”的企业有20家;选择“应用场景多”的企业有14家;选择“技术优势明显”的企业有13家。可以看出,虽然影响数字文化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人才,但在布局阶段,好的市场环境更能吸引企业入驻。

三、企业人才队伍情况

(一)数字文化企业最缺复合型人才和高端科技人才

调查结果显示,数字文化企业最紧缺的是复合型人才,有23家企业表示缺少,占38.3%;20家企业表示缺少高端科技人才,占33.3%;10家企业缺少基础技术人才,占16.7%;8家企业缺少营销人才,占13.3%;4家企业缺少管理人才,占6.7%;3家企业表示暂时不缺少人才,占5.0%。

(二)专业对口人才数量少是人才紧缺最主要原因

数字文化产业是新兴的产业,专业对口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速度跟产业发展存在脱节的现象。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32家企业认为当前数字文化产业方面的专业对口人才数量少是本公司人才紧缺的主要原因,占全部被调查企业的53.3%。在其他人才紧缺原因中,有22家企业认为城市地域缺乏竞争力,占被调查企业的36.7%;17家企业因为新增业务较多导致一定程度的人才紧缺,占28.3%;14家企业认为是薪酬缺乏竞争力导致人才紧缺,占23.3%;4家企业觉得周边配套差也是重要原因,占6.7%。

(三)近八成企业认为解决住房问题是人才引进的关键

对于引进人才时,企业最需要哪方面的支持?问卷总共给出了6个选项,1.住房;2.医疗保健;3.配偶就业;4.子女入学;5.人才入户;6.其他。有47家企业选择了住房,占全部被调查企业的78.3%,其中33家是唯一选择,占全部被调查企业的55.0%。在其他需要支持的方面,选择子女入学和人才入户的企业各有13家,各占21.7%;选择医疗保健选项的有5家,占8.3%;选择配偶就业的有4家,占6.7%。

四、企业政策需求情况

(一)多数企业了解苏州文化产业政策内容

对于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表示非常了解的企业有7家,占11.7%;表示比较了解的有21家,占35%;表示一般了解的有24家,占40%;表示不太了解的为8家,占13.3%;没有企业表示对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完全不了解。


(二)资金奖励和税收减免是苏州最广泛的文化产业政策

调查样本中,有54家企业获得过相关政策扶持,占比达到90%,未获得过相关政策扶持的企业有6家,占10%。获得的政策扶持中,最多的是资金奖励和税收减免,分别有33家和31家企业获得过,占比分别为55%和51.7%;20家企业获得过人才补贴,占33.3%。另外,6家企业获得过信息服务方面的政策帮助,4家企业有过专门的技术培训扶持,3家企业得到过土地支持,另有3家企业获得过房屋补助、软件即征即退等其他政策扶持。

相关政策对推动企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有7家企业认为效果非常明显,占受扶持企业的13.0%;27家企业认为效果比较明显,占受扶持企业的50%;18家企业认为效果一般,占受扶持企业的33.3%;1家企业认为效果比较不明显;1家企业认为效果非常不明显。


(三)资金和人才方面的支持政策是企业最需要的

企业最希望得到的政策支持方面,选择排在前三的分别是专项资金和产业基金支持、税收和租金优惠、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分别有49家、44家和26家企业选择。另外,也有企业希望在培训、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如下表所示:


五、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加速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整体规划,加强数字文化企业引培力度

当前,疫情防范态势依然存在较深的不确定性。数字文化产业无论是生产过程还是消费过程基本不受疫情影响,而对于整体文化产业发展、地区经济、社会影响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抓住文化产业数字化的这一趋势,制定全市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同时强化统筹指导,加强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之间企业引培协调机制,力求形成协同共进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良好局面。

(二)有效整合,建设数字文化产业人才梯队

首先是依托地方科教资源,鼓励院校与企业成立联合培训机构,开展订单式教学,着力培养数字文化应用型人才,加大本土数字内容产业人才储备;其次是落实人才引进优惠政策,通过项目扶持、成果奖励、住房、子女教育等多方面优惠政策,大力引进数字文化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再次是拓宽引才渠道。通过建设专家工作站、人才驿站等形式,邀请高层次人才来苏指导。

(三)融合创新,探寻数字文化产业新动能

数字文化产业具有技术更迭快、生产数字化、传播网络化、消费个性化、市场无限化的特点。推进数字文化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消费品领域、现代农业等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在推动地区文化传播,提升文化影响力的同时,能够加速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产业的集聚与联动发展效应。

(四)精准高效,加大财税金融扶持力度

针对数字文化产业企业的特点,一是要加大对数字文化企业融资支持,设立数字文化产业基金和专项补助资金,在企业产品研发、运营等方面出台相应的优惠措施,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二是要拓宽数字文化企业的融资渠道,将金融、工商、税务等相关的融资信息进行整合,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三是要引导各种类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企业等各类投资主体对数字文化产业进行投资;四是要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创新出符合数字文化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



相关稿件
苏州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