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首页>数据发布与解读
2020年苏州总部经济企业全景扫描
来源:   发布日期: 2021-09-27 09:12   访问量:

总部经济集聚高端要素能力强,辐射带动效应凸显,是构成苏州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总部企业、跨国公司、上市公司作为万千企业中的“领头羊”和“火车头”,“头雁效应”发挥好坏关乎苏州经济发展活力和综合竞争力。本文通过剖析2020年苏州总部经济企业主要经济指标,透视发展现状与特点,查找短板与不足,以期为苏州加快培育总部经济、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提供有益参考。

一、苏州总部企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2020年,苏州市总部经济办公室认定的总部企业179家,境内上市公司150家(截至2021年一季度),省商务厅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148家,比上年分别新增0家、30家和18家。经三者剔重,企业数为380家,本文简称总部经济企业。

(一)规模效益逐步提升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苏州总部经济企业加快发展,规模逐步扩大,质量和效益也稳步提升。2020年末,苏州总部经济企业拥有资产33684.40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总资产超百亿元总部企业41家,超五百亿元12家,超千亿元特大型总部企业8家。

特别是2020年,面对全球新冠疫情以及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苏州总部经济企业克服重重困难,保持了生产经营平稳健康运行,产出效益不断提升。苏州总部经济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1799.49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总部企业有33家,超千亿元的5家。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22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户均利润3.21亿元,同比增加0.40亿元。总部经济企业盈利面达80%,其中,利润超五亿元总部企业有46家,超十亿元29家,超百亿元2家。

(二)辐射与集聚效应显著

总部经济企业竞争力、创新力、价值创造力突出,辐射和集聚效应显著,产业链国内外扩散外溢作用明显。380家总部经济企业,包含成员企业2146户,分布在33个国家,中国境内占比91.7%,在苏州市内1080户,占比50.3%。税收贡献突出。2020年末,总部经济企业实现税收收入583.77亿元,户均1.54亿元,远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户均0.05亿元和规模以上服务业户均0.04亿元的水平,对全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除经济效益外,还创造大量高附加值就业岗位。2020年末总部经济企业从业人员88.33万人,比上年增长0.7%,其中苏州市内解决了62.56万个就业岗位,占全部从业人员数的8.4%

(三)内资经济是中坚力量

近年来,苏州经济转型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外资、内资经济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从企业注册类型看,内资总部企业占据主体地位,数量占比53.2%2020年末,苏州内资总部企业拥有资产27850.0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6102.27亿元、利润765.30亿元,占全市总部经济比重分别为82.7%73.9%62.7%;内资总部企业户均资产137.87亿元,高于外资总部的32.78亿元。全市总部经济的龙头企业均是内资集团,本土的民营集团更是中流砥柱。按营收排名前十强中8家是本土集团企业分别是:沙钢、盛虹、恒力、亨通、永钢、永鼎、金螳螂、国泰,营收规模均在300亿元以上。总资产超千亿元的8家集团均是内资,按大小排名是:苏州银行、沙钢、恒力、常熟农商行、张家港农商行、吴江农商行、盛虹集团、东吴证券。

(四)行业分布相对集中

从企业数量和经济贡献度来看,工业是全市总部经济企业的重要力量。从行业分布来看,苏州总部经济企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企业数比重为61.638.4。第二产业企业数相对多一些,其中工业219家,建筑业15家。工业总部企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行业企业数居前列。服务业总部企业146家,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技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领域。

12020年苏州总部经济企业数行业分布

从主要经济指标看,2020年末全市工业总部经济企业拥有资产15085.68亿元,实现全年营业收入12930.30亿元、利润总额785.15亿元,占全市总部经济比重分别为44.8%59.3%64.3%

(五)板块发展差异突出

从区域分布来看,企业数量呈一定空间集聚态势。工业园区、昆山、张家港、高新区四地共257家,占全市总量的比重超六成,为67.6%。其中,工业园区(106家)独占鳌头,占全市企业数的27.9%;昆山76家位居第二,占全市企业数的20.0%

从经济效益总量来看,板块差异显著。2020年,工业园区、昆山、张家港、吴江四地总部企业资产、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在板块中总量居前,四地拥有总资产25864.3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7866.42亿元、利润总额935.73亿元,占比分别达76.8%82.0%76.6%,其余六个板块占比偏小。

从盈利能力来看,太仓、姑苏区、常熟三地总部企业销售利润率居前,分别为12.4%12.1%8.1%,相城区(2.1%)、张家港(4.6%)及吴江区(5.0%)居后。

(六)创新能力有所增强

苏州总部经济企业对科技创新、研发投入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不断以创新为动力,引领经济转型发展。2020年末,苏州总部经济企业中256家建立研发技术中心,占比67.4%;共设立技术中心838个,同比增加119个。2020年苏州总部经济企业累计投入研发费用372.57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工业总部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1%,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从细分行业来看,总部经济企业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和医药制造业药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较高,均超10%,分别为12.2%11.2%10.8%

2:2020年苏州总部经济企业主要行业研发费用占比

                                             单位:%

(七)上市公司增长更具含金量

利润水平较高。2020年,苏州上市公司销售利润率为6.9%,高于总部经济企业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相对较高,分别为15.9%11.0%。更重视科技创新。2020年,苏州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强度为3.2%。其中,上市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为3.7%,高于规上工业1.8个百分点。上市公司研发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为11.3%,高于总部经济企业8.9%的平均水平。其中上市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占比为12.0%,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

32020年苏州上市公司分行业效益情况

二、需关注的问题

(一)具有影响力的旗舰型企业少。目前,苏州企业总部以区域性为主体,外资总部多是功能性总部且总量偏小,全国性乃至全球影响力大企业很少。已认定的外资总部企业148家,企业总量不多,规模与层次也有待进一步提高,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有限,缺乏实力雄厚、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旗舰企业。就跨国公司而言,截至2020年底,在上海落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已达763家。从500强中国企业143家总部来看,北京60家,上海9家,苏州3家。胡润世界500强企业47家中国企业中,北京9家,上海和深圳分别有7家,苏州无企业上榜。

(二)总部经济企业经营压力大。2020年,苏州总部经济企业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84.8%,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呈上升态势。380家企业中有68家企业亏损,亏损面为17.9%,亏损额217.27亿元。8家企业关停,关停率为2.1%。调查数据显示,61.8%的总部经济企业反映面临生产成本压力增大问题,79.6%的企业期盼落实减税降费等优惠政策,以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三)企业扩大投资意愿不强。调查数据显示,46.2%的企业无扩大投资准备。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好的项目、未来预期不乐观、人才科技支撑不足及投资效益低四个因素,进一步制约企业投资意愿,占比分别为64.0%24.4%20.0%19.8%。与此同时,82%的企业反映有转型升级打算,还面临“五大难题”。具体来看,44.4%的企业缺乏高端创新人才,46.2%的企业反映资金投入过多、市场风险大,21.0%的企业存在核心技术创新突破难题,20.7%的企业找不到合适的转型升级路径,12.1%的企业反映处于传统生产制造模式难以适应市场变化。

(四)上市公司总体市值偏小。市值作为衡量公司规模关键指标之一。苏州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第5位,但中小市值上市公司居多。2020年万亿市值排行榜数据显示,苏州上市公司总市值1.08万亿,位居国内城市第16位。2020年苏州A股上市公司平均市值不足100亿,尚无市值超千亿元公司,而同期深圳(25家)、杭州(7家)、南京(2家)、无锡(3家)。今年上半年,苏州A股上市军团中千亿市值公司仅东方盛虹一家,境外信达生物一家。

三、相关建议

(一)加大硬核科技创新

从全球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战略博弈角度出发,鼓励优势产业抢攻硬科技,突出集团大企业创新主体、科创领头羊地位,瞄准关键硬核技术,布局未来产业,聚焦电子、装备、汽车、新材料等苏州制造业优势领域,形成一批行业技术领先全国,弥补国内空白、打破国际垄断的知名企业,打造科技实力强、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总部经济产业集群。

(二)全球化视野借鉴学习

无论从总部经济企业数量、规模和效益来看,本土总部尤其是民营企业都是苏州总部经济的重要力量,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鼓励苏州民营总部树立开放发展理念,以全球视野借鉴和学习,更好整合国内外两种要素、两个市场,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争取在全球市场和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持续提高总部经济的集聚浓度、链接强度和辐射广度。

(三)提高科技人才浓度

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引导总部经济企业探索在国内外创新资源密集区招才引智,引进更多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为总部经济企业技术更迭提供创新活力。鼓励总部经济企业加快建立海外人才创新创业的离岸模式,积极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提升海外高层次人才与总部企业发展的衔接度,助力企业向高端化转型。


相关稿件
苏州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