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了解苏州市民对民生实事项目的呼声和诉求,充分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推动政府相关部门合理安排民生实事项目,苏州市统计局于2024年9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2024年苏州民生实事项目市民评议调查。
一、调查说明
本次调查采用面访调查方式,调查范围为苏州所辖各县级市(区),调查对象为18岁以上的苏州市常住居民。调查围绕群众对2024年苏州市所实施的八个方面的政府实事项目关注度、满意度及对下一阶段的期望情况进行。
本次调查共完成有效问卷1028份,调查问卷数量分布情况详见表2。
调查报告中的调查结果分析涉及调查关注度、满意度这2个指标,其计算方法如下:
1.关注度=关注人数(是否关注中选择“是”的人数)÷所有人数*100%
2.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100+“比较满意”人数×75+“基本满意”人数×50+“不太满意”人数×25+“很不满意”人数×0)÷所有人数
二、2024年苏州市民生实事项目总体评价
调查结果表明,2024年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安排贴近民心、符合民意,实施效果良好。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一)关注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的整体关注度较高,平均关注度为86.7%。
分类别看,八个类别的关注度差异较大。其中3个类别的关注较高,均超过90%,分别是“完善医疗健康服务”(92.5%)、“关心爱护一老一小”(90.9%)、和“改善居民居住条件”(90.3%)。较高的关注度表明市民对医疗服务、养老托育、居住改善等方面需求量较大。具体项目中,“适龄女生HPV疫苗接种、适龄妇女两癌筛查、老年人体检‘三免费’行动”项目关注度最高,为91.7%,该项目的实施满足了市民多元化、多层次健康需求,较好体现了按照“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要求设立医疗卫生类民生实事项目的合理性。关注度相对较低的类别是“推进文化教育惠民”,为79.5%,低于平均关注度7.2个百分点,市民关注度不高表明该类别民生实事项目的惠民效应不够明显,需进一步了解市民对该类别项目的确切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下一步民生实事项目。
分板块看,各板块对八个不同类别的关注度有较大差异,反映了各板块市民关注民生实事项目有不同的侧重点。张家港市和常熟市关注度最高的类别是“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关注度分别为97.2%和91.1%,其他各板块对该类别的关注度均低于85%;昆山市和吴江区关注度最高的类别是“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姑苏区、高新区、工业园区、相城区、吴中区和太仓市关注度最高的类别均为“完善医疗健康服务”。从具体项目看,高新区、工业园区、相城区和吴中区关注度最高的项目均为“适龄女生HPV疫苗接种、适龄妇女两癌筛查、老年人体检‘三免费’行动”;吴江区、常熟市和张家港市关注度最高的项目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姑苏区、昆山市和太仓市关注度最高的项目分别为“老年食堂建设、家庭适老化改造、养老院智能化提升‘幸福颐养’工程”、“公共交通通达工程”和“困难群众医疗费用纾困工程”。关注侧重点的不同提示实施民生实事项目要充分考虑板块间的需求差异,精准投入,立足“小切口”,改善“大民生”。
(二)满意度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总体满意度较高,得分为85.55。
分类别看,八个类别的满意度差异较小,类别间分差在2.25分内,表明了市民对各类别民生实事项目的完成情况均较为认可。其中,“完善医疗健康服务”类别满意度最高,为86.92;其余依次为“关心爱护一老一小”(86.87)、“优化为民服务举措”(85.68)、“提升生态环境质量”(85.60)、“精准帮扶困难群体”(85.52)、“提升市民出行体验”(85.48)、“推进文化教育惠民”(84.81)和“改善居民居住条件”(84.63)。
从具体项目来看,绝大多数调查对象对当前28个项目的完成情况总体满意,但有少数调查对象对个别项目作出了“有待改进”评价,在这些调查对象中认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有待改进的人数最多,占34.48%;其次是“电动汽车‘充电桩’覆盖工程”项目,占31.03%;认为“多层住宅增梯和老旧电梯安全评估”、“青少年暑托班”、“公共停车‘通停通付’”和“城市道路积水改善工程”项目有待改进的人数均占24.14%。对其余具体项目作出“有待改进”评价的人数较少。
分板块看,各板块的整体满意度较高,均超过80。县级市(除昆山外)满意度整体高于市辖区,其中张家港市(90.06)、太仓市(89.23)和常熟市(88.33)的满意度最高。吴中区(80.73)、和高新区(80.77)的满意度相对较低。高新区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两类别的满意度均在80.00以下,分别是79.40和79.12;吴中区“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类别的满意度为79.59。表明这两个板块的市民对部分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效果存在不同看法,需重点关注这两个板块相关项目实施情况,提高其市民满意度。
三、市民对下阶段民生实事期望和建议
(一)市民的整体期望情况
为更好了解市民对下一阶段苏州民生实事项目的期望,本次调查综合现有民生实事类别和国内其他城市民生实事项目开展经验,设置了11个未来期望增加的民生实事项目类别供调查对象选择,并设置开放性问题,对希望开展的具体项目提出建议。
11个类别分别是教育文体、医疗健康、助老护幼、困难帮扶、生态环境、居住改善、交通出行、就业保障、食品安全、公共服务、治理管理,共收集到2361条对具体项目的建议。其中,市民对5个类别的实事项目期望度较高,依次为医疗健康类(55.6%)、教育文体类(40.5%)、食品安全类(25.7%)、助老护幼类(25.6%)和交通出行类(22.4%)。
(二)市民对下阶段民生实事的建议
针对市民期望度较高的5个类别,将调查对象提出的具体建议归纳总结如下:
1.医疗健康类民生实事项目
(1)提升医保报销和服务水平(占本类别建议的比重约70%,下同)。扩大医保用药范围,提高门诊统筹报销额度;建设线上医保购药就医平台。
(2)增设医疗康复机构(占比约20%)。建设社区康复机构;提供上门康复服务和线上康复理疗预约平台。
(3)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占比约10%)。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增加苏州市级名医到县级市区流动设诊频次;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增加社区免费体检检查项目。
2.教育文体类民生实事项目
(1)增加青少年文体活动及活动场地(占比70%)。打造“家门口青少年宫”,面向社区青少年常态化开展思政、科普、艺术、体育、劳动等教育活动;提供更多青少年适用的免费篮球场和羽毛球场等户外运动场地;举办更多公益性青少年文体培训项目。
(2)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占比20%)。均衡分布教育资源;落实“双减”政策;延长小学晚托服务时间;增加中小学校数量。
(3)增加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相关项目(占比约10%),增开心理教育和社会实践课程,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3.食品安全类民生实事项目
(1)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占比约60%)。加大对农贸市场、餐饮店、学校食堂等场所的卫生监督检查和食安检查力度。
(3)设立食品安全线上公示平台(占比约30%)。对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单位及品牌进行线上公示;开放食品安全检查结果线上自助查询端口,开放食品安全线上投诉端口。
(2)开展食品安全意识教育(占比约10%)。加强对老年人、在校学生等重点人群的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对预制菜和常用食品添加剂的正常功能和副作用进行社区宣传。
4.助老护幼类民生实事项目
(1)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占比约40%)。建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加大居家养老支持服务供给;改造老年人社区活动场所。
(2)完善儿童心理关怀与康复服务体系(占比约30%)。扩大免费自闭症筛查项目覆盖年龄段;开设特殊儿童日托班;增设残疾儿童心理健康辅导服务。
(3)开展家庭护理培训(30%)。推广失能失智老年人居家照护免费培训;开设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培训公益课堂。
5.交通出行类民生实事项目
(1)优化城区停车管理(占比约30%)。增加城市各区域公共停车位和学校及医院等重点场所附近的临时停车位;优化现有停车收费和管理制度;整治道路乱停车现象。
(2)优化交通组织(占比约25%)。优化交通信号灯设置,增加绿波带,建设可变车道;开展城区交通堵点治理,提升交通管理效度,减少交通拥堵。
(3)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线网及设施(占比约25%)。增加来往地铁线路的接驳公交;推广共享出行模式,增设公共自行车点位,允许共享电动车投放;提升乡村公共交通的覆盖面和便利性。
(4)改善道路基础设施(占比约20%)。拓宽乡村道路;修复非机动车道路面,增加非机动车道隔离栏;提升城市小巷道路通行安全性。